消息!政银携手赋能玉米种业“芯”未来
(资料图片)
初夏,地处河西走廊腹地、祁连山北麓的甘州大地上,大片玉米正在拔节生长,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在甘肃省张掖国家玉米种子产业园项目建设现场,塔吊林立、车辆穿梭,一幅热火朝天的建设场面。不久之后,这里将建成一个集研发、繁育、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国内一流玉米种子产业园,成为立足张掖、服务全国的种业“硅谷”。
作为农业政策性银行,农发行甘肃省分行支持种业发展不遗余力,全行立足张掖这一全国最大的玉米制种基地,累计获批种业贷款11.6亿元,已投放5.75亿元,大力支持玉米制种基地提升、优质育种企业基地竞配、玉米制种加工和仓储园区等玉米制种全产业链发展,有效提升了种业基地产出效能和制种企业效益,实现了种业增产、农民增收、企业增利、政府增税“四增”目标,为保障国家粮食和种业安全作出了农发行贡献。
搭建政银合作“连心桥”
种子是现代农业的“芯片”,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源头”。地处河西走廊中部的张掖市,依靠域内耕地、水资源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已成为全国面积最大、产业化水平最高、最具优势的玉米种植基地。全市玉米种质资源数量居全国之首,玉米制种面积常年稳定在100万亩左右。为了把这一国家玉米制种基地建设好、打造好,农发行甘肃省分行相关负责人多次到张掖调研考察玉米制种产业项目和制种企业,与市委、市政府及相关部门对接座谈,召开全市玉米制种产业银政企座谈会,为信贷支持玉米制种产业廓清思路、谋篇布局。省、市、县三级行联合成立专门服务小组,全程参与项目设计、可研编制、资源整合、融资方案、项目上报、审查审议等工作。与地方党政领导、部门和企业负责人建立工作沟通微信群,形成政银企合力推进机制。通过省、市、县三级行与地方党政、有关部门企业和具体经办人员无缝对接,在支持玉米制种产业过程中形成了融资、融智、融制、融情“四融”银政合作机制,合力推进种业振兴。
支持沃野千里育良种
良田才能育出良种。国家级玉米制种大县临泽县地处张掖玉米制种基地的核心区,拥有“国家级杂交玉米种子生产基地”“玉米超级制种大县”等称号。为了让良田良种统筹推进,农发行甘肃省分行按照“政府牵头、政策性金融助力、整区域改造提升”的思路,通过采取“高标准农田+玉米制种基地”的模式,全力支持临泽县国家级杂交玉米种子生产基地及种子产业园改造提升项目,推动临泽杂交玉米种子基地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信息化“五化”建设。项目的实施,将对临泽县7个乡镇21万亩玉米制种农田进行水肥一体化高标准建设改造,直接或间接服务知名种业企业30多家。项目先后在农业农村部召开的全国种业企业扶优工作推进会以及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国开行、农发行联合召开的推进政策性开发性金融支持农业农村基础设施重大项目建设对接交流会上作了经验介绍。
推动打造种业发展全链条
张掖市甘州区是全国领先的杂交玉米制种大县,制种面积稳定在60万亩以上,年产量3.2亿公斤以上,玉米制种产业已成为全区产业化程度最高、联系农户最广、增收效益最大的支柱产业。长期以来,基地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不高、创新研发能力不足、产业集群效应不明显、产业链条不完善等问题一直困扰着全区玉米制种产业做大做强。近年来,甘州区加快推进种业振兴行动,对标国际先进水平谋划实施占地4660亩的张掖国家玉米种子产业园项目。面对项目整体投资大的实际,农发行甘肃省分行积极争取上级行支持,用足用活信贷政策,成功获批相关贷款,保障了项目前期资金需求。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将积极引导优势玉米制种产业上下游企业入驻园区,进一步延伸研发、繁育、运输、加工、仓储、销售等产业链条,通过三年建设,将建成年加工能力达5亿公斤、年产值达百亿元的“种业航母”和全国玉米种子产业“育繁推、产加销”一体化的新高地。(通讯员 南忠航)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