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丨负债20年修公园却不开放 面子工程咋建起的
极目新闻评论员 屈旌
【资料图】
近年来,甘肃榆中县城边缘处“悄然”建起一座宏伟的“市民公园”,这个号称设计理念“适度超前”的项目总投资9.52亿元,每年运营费还得几百万,按照双方合约,当地政府在未来20年里,每年都需要向社会资本方,也就是甘肃第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支付高额费用。但据游客称,这些公园场馆,建成好几年了从来没有开放过。(据8月1日焦点访谈)
央视新闻视频截图
光看外观,这座“市民公园”可以说是当之无愧的地标工程,有气势,有派头,有排场。只可惜,稍微深入了解一下就知道,这“地”是不接地气的“地”,标是“双重标准”的标。
甩出一堆看似高大上的概念,什么PPP模式,什么“适度超前”理念,什么“智慧榆中”政务系统,而实际结果就是,2016年12月立项的重点项目,到现在都没有投入使用。所谓的“智慧系统”,连网线都没接上。即便开放了,这么偏远的场馆,大多数市民去一趟都老费劲,可谓是绣花枕头,大而不当,双脚离地,丝毫不沾地气。
央视新闻视频截图
一个2019年才“摘帽”的国家级贫困县,2023年全县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计是6.7亿元,债务支出高达12亿元,却非要硬着头皮建这么一个耗资巨大、用处很少的场馆,嘴上说不耽误民生工程建设,实际上当地棚户区改造的一些安置房工程已经因资金短缺停工,安置过渡费也从去年就开始拖欠。真正与老百姓切身利益相关的问题不解决,却忙着烙这种又硬又贵、劳民伤财、为人诟病的“大饼”,可以说是将“双标”玩到了极致。
央视新闻视频截图
令人困惑的是,这个打着“满足城乡市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旗号的“市民公园”,究竟是怎么建起来的呢?建之前有没有听一下广大市民的意见?有没有考虑当地的实际需求和财政状况?有没有论证过它对于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究竟有什么实际作用?
从当地的回应来看,似乎还是经过了专家评估的,而评估结果就是“适度超前”四个字。须知,“适度超前”关键在于适度,一旦过了度,就会变成害人不浅的“面子工程”“政绩工程”,浪费宝贵的财政资金和公共资源,导致群众真正急难愁盼的问题无法解决,给地方未来发展埋下严重隐患。
经不起调查深究,也经不起民意检验的“面子工程”,之所以还能安然无事地建起来,一方面说明部分官员还沉湎于亭台楼馆所构建的虚假荣耀之中,只想让上级领导看到所谓的成绩,而听不见百姓真实的声音。一旦这种浮夸的“面子”还真能换来“领导高兴”“乌纱戴稳”,他们就更加乐此不疲。政绩观、发展观严重扭曲错位之后,就会出现各种“拍脑袋”的决策,“大手笔”的昏招。
另一方面也可见,对“面子工程”“政绩工程”的监督是滞后的,所谓的专家审查并没有起到什么作用。说白了,领导说要建,大笔一挥就建了,根本不考虑群众真正需要什么。否则,比起遥远又宏伟的市民公园,相信市民们更想要安置房来遮风避雨,更想要城区内的绿地公园来散步休闲。如果说,这种“一言堂”的权力滥用不被约束,无法装进制度的笼子,“面子工程”就永远无法根除。
坚决纠治“面子工程”和“政绩工程”,别无他法,只能关口前移,强化监督,对各种违法违纪行为一查到底,严惩不贷。这么大的工程,本不是一天就能建起来的。据报道,当地已经不是第一次出现这种问题了,2019年就曾因为大建仿古城门而被住建部通报批评。“坚决杜绝”言犹在耳,“市民公园”再度打脸,三令五申都能当成耳旁风,党纪国法被当成一纸空文,究竟哪里来的这么大的胆子,纪检监察机关实在需要好好地倒查追责,让那些只顾自己帽子,不管百姓冷暖的人付出代价。
“面子工程”被诟病了这么多年,依然反复出现,而且一旦建成,再怎么严厉追责,也难以挽回损失。如何通过完善建设机制,确保相关项目在讨论规划阶段,就经过科学评估、着眼长效、立足规范,真正去听取民意,尊重民声,将“政绩工程”“面子工程”扼杀在源头,需要更多的制度保障和监督施策。
但最根本的,还是彻底改变政绩考评机制,打消一些领导干部靠“面子工程”搏上位的念头,将扭曲政绩观下的“权力冲动”置于制度和法纪的约束之内,当“抢风头”“造显绩”的面子工程换不回任何实惠,反而会被从严查处,从严问责,“面子工程”没了面子,自然也就没有了滋生的土壤。
相关新闻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斥资9亿建公园却不开放?背离民生的“政绩”要不得
作者:黄帅
要想彻底杜绝“面子工程”,干部必须认真倾听市民心声,以人民利益为准绳。
日前,央视《焦点访谈》节目曝光了甘肃省兰州市榆中县“面子工程”问题,引起舆论关注。据报道,当地建设了一所市民公园,“占地200多亩,周围大部分是空地,公园正中有一座圆形建筑,看上去宏伟壮观”,然而,这所公园却是不开放的状态。
据了解,这个项目的总投高达资9亿多元,其中不少设施都造价昂贵,超出了人们的想象。比如,大剧院的舞台设备造价1300多万元、“智慧榆中”软件系统价值2000万元、公园绿化工程报价6600万元、带有秦汉风格的南大门239耗资万元、汉白玉打造的玉带桥等耗资690万元……以上仅仅是央视新闻出示的数字,在9亿多元的总价里,恐怕还有更多不为人知的秘密。
对此,不少人都难以理解,进而感到愤怒。榆中县的财政状况并不乐观,2023年,当地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计是 6.7亿元,但债务支出高达12亿元。而且,榆中县在2019年才退出贫困县行列,此前一直是国家级贫困县,与更发达的地区相比,老百姓的生活水平也只能算一般。当地在这种情况下,斥巨资建设“中看不中用”的市民公园,引发舆情风波,也就不令人感到意外了。
报道发出后,据兰州市政府官微@兰州发布 消息,当地政府高度重视此事,已经迅速召开紧急会议,成立了“7·31”榆中县市民公园项目问题调查组,对报道问题调查处置工作进行安排部署。
面对这起事件,社会一方面期待当地政府尽快完成调查,给出处理结果,另一方面,也不妨反思这起事件反映出的更多问题。比如,当地官员的一些说法,与老百姓的切身感受并不相符。按照当地发改局局长的说法,“民生支出都能保障”。但是,却有市民反映:当地棚户区改造的一些安置房工程因资金短缺已停工,安置过渡费也从去年开始拖欠。不论这个公园的预算在项目上马时经历了多少论证,在民生保障事业上,当地确实有工作不到位的情况。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榆中县已经不是第一次被指搞“面子工程”。据央视报道,早在2019年,当地在入城处距离不到500米的地方就修建了两座高28米、宽145米的秦汉仿古城门,耗资6200万元,此事被住建部通报批评,也一度引起舆论关注。如今类似的问题再次被曝光,更应该引起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
相比于各种“高大上”的“面子工程”,让老百姓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改革与发展的成果,拥有生活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才是更加重要的事情。地方主政官员必须时刻把人民利益放在心头,把增强市民的生活水平当成头等大事。如果只是想通过一些规模宏大、耗资高昂的“面子工程”“政绩工程”为自己加分,明显是本末倒置,效果也只会适得其反。这不仅不会给当地带来实际好处,还可能将当地本来就不宽裕的财政状况拖入泥潭。
之前,个别地方大搞劳民伤财项目的现象,早已令人深恶痛绝。比如,贵州省独山县在负债400亿的情况下,执意扩大债务规模,在缺乏调研、论证的情况下,盲目大建毋敛古城、水司楼、赛马场等政绩工程、形象工程,最终导致“烂尾”恶果,不仅严重影响了当地的经济状况,也让当地的形象为之蒙尘。这些教训无比深刻的,但即便如此,还是有少数官员,在相似的问题上不断犯错。
这背后的心理驱动力,首先是一些干部急功近利、极端利己的心态。与其说他们是想给市民谋福利,不如说是想为自己捞政绩。还有一些干部,或许真心想改善城市面貌,但不懂得发展要循序渐进的道理,也做不到从实际出发,不能结合本地的财政状况与经济实力来搞建设,最终落入盲目举债的陷阱,劳民伤财,贻害甚广。
要想彻底杜绝“面子工程”,干部必须认真倾听市民心声,以人民利益为准绳,基于客观现实,作出科学合理的规划部署。总而言之,背离民生的“政绩”要不得。
相关链接:“耗资9亿建公园撑面子”新进展:当地已成立调查组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