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并重 拓展幸福空间——七星关区城市高质量发展综述
这是一座繁荣宜居、活力四射的城市。
(资料图片)
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城市“骨架”逐步延展、城市功能更加完善、人居环境不断优化……十年巨变,七星关以建设宜居宜业宜游城市为目标,改革创新、克难奋进,推进城市建设管理水平不断提升,构筑起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
以建“兴”城 优化城市布局
“过去我们进城需要1个多小时,现在开车只要20多分钟,而且公交车和农村客运就在家门口,出行太方便了。”谈及便捷的城乡交通网络,海子街镇坪山村村民张时伦赞不绝口,一条条外连内畅、互联互通、功能完善的农村公路串起了他们的幸福生活。
S306海子街至吉场公路全长29.423公里,宽8.5米,为双向2车道,总投资3.9亿元,于2022年8月6日正式完工通车,项目建成解决了沿线4个乡镇及13个村(社区)群众的出行问题。
截至目前,七星关区管养农村(普通)公路总里程达5537.549公里,其中,省道206.02公里、县道873.74公里、乡道1171.159公里、村道2832.9公里、组组通公路453.73公里。
城市建设,规划先行。近年来,七星关区围绕“力争用4—5年时间搭建一个200万人口的城市框架,建设黔滇川结合部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城市发展定位,完成“三区三线”划定,扩大中心城市规模,积极开展基础设施提升行动,促进城市公共设施实现改建提质。
立足城镇空间布局,七星关区大力推进学校、医院、交通、公园等建设,完成一院三馆、区第四实验学校、汽车北站立体停车场等项目,打通了鹅顶山隧道、青龙山一号隧道、青龙山二号隧道、阳山隧道、碧阳二道、德溪新区路网等关键节点,修建百里杜鹃大道、碧阳大道、草海大道等,进一步拉开城市骨架,扩大城市规模。
目前,七星关区城市建成区面积扩大到83.5平方公里,新增小城镇面积10.5平方公里,海绵城市覆盖率达29.38%,城市建成区绿地率提高到40.6%。不断完善的城市功能,悄然改变了城市的格局,今日的七星关区,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城市综合承载能力不断提升。
以绿“荫”城 完善功能设施
步入德溪公园,如同进入一个绿色的静谧之地。从“进不去”的绿植围墙,到可以直接从临街景观带步入公园,满目青翠让市民流连忘返。
“以前这里是荒地,现在早上起来推开窗户,绿意尽收眼底。走出家门,还有鸟语花香。”居住在德溪公园附近的市民刘艳说,沿着蜿蜒的步道散步,倾听小鸟的鸣叫,欣赏林间的绿意,成为附近不少居民的乐趣所在。
三步一景、五步一园,处处见绿、步步见景。近年来,七星关区以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为目标,紧盯“增绿、提质、添彩”三大主攻方向,以公园、广场、绿地为“面”,以城市道路绿化为“线”,以街旁绿地、单位庭院和住宅小区绿化为“点”,大力实施绿色攻坚行动,让群众坐享生态红利。
同时,七星关区加大棚户区、老旧小区、背街小巷改造、城镇管网改造建设力度,推进农贸市场、停车场、公厕、天然气管网等配套设施建设,促进城市旧貌换新颜,焕发新活力。
目前,七星关区修建了南山、纱帽山、北镇关等山体公园及同心城市公园、人民公园、德溪湿地公园等综合公园,在城区规划建设9个“口袋公园”,实施城镇棚户区改造项目约90个,改造城镇棚户区约8.9万户(套);实施碧海、南部等片区雨污治理,完成倒天河水环境综合治理一期工程、毕节西连接线及西出口片区整治工程以及麻园路、拥军路、洪山路、箱子路、建设路改造等中心城区环境整治工程,让老城区的脏乱差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以管“化”城、改善城乡面貌
小小农贸市场的“变形计”,折射着一座城市的发展历程和文明变迁。
毕节市老桂花市场建于1988年,面积约6000平米,2017年,为顺应城市化建设步伐,七星关区投资2.35亿元,对老桂花市场进行了拆除,在原址新建占地面积1万平方米的农贸市场,彻底解决了垃圾成堆、车辆乱停乱放、占道经营等难题。
“过去我们露天摆摊,瓜果皮随意丢,现在每天都有保洁员对市场进行打扫消毒,环境卫生好多了,而且市场管理人员经常都对我们的蔬菜进行抽检,确保农药零残留,大家买得也放心。”蔬菜区的摊主曹义会说,新的农贸市场设施完善、通道顺畅,大家的生意也越来越好了。
一个“小变化”诠释了一个“硬道理”: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
让人民群众在城市生活得更舒心,是城市管理的重要标尺。七星关区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抓手,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治八乱”,健全垃圾处理系统,实现垃圾分类有序开展,提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
同时,七星关区推行城市管理问题网格化处置,严格落实“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家庭主体责任”工作机制,按照行政区划,将市、区、街办、社区的城管工作力量整合到一张网中,实现小事解决在网格内,大事解决在区域内,逐步将城市管理向城市治理延伸。
厚植为民情怀,坚持精准发力。一桩桩、一件件有温度的城市管理办法办到百姓心坎里,群众的生活舒适度和便利度持续攀升,获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更足。
以文“润”城 提升城市品位
这个暑假,七星关区的各个城市书房吸引了不少市民前来避暑纳凉,享受书香。
“以前我们都是到图书馆或书店看书,现在家门口就可以免费读书、借书、听书,太方便了。”说起城市书屋的便捷服务,市民刘伟赞不绝口。这些城市书房,大的藏书万余册,小的藏书五六百册,早上8时开放,最晚24时闭门,已成为群众的新时尚。
从图书馆、书店到城市书房的变化,是一座城市文化发展的需要,不断涌现的城市书房体现了一座城市的文化“品位”。
城市是文化的容器,是历史传承的载体,也是人民美好生活的依托。在城市更新中,七星关区坚持有机更新,做好特色保护,通过推进非遗保护与文创旅游融合发展,举办砂锅文化节、古茶文化节等活动,持续打造特色鲜明的文化符号,留住城市记忆,传承延续城市文脉;通过健全农家书屋、社区书屋、乡镇综合文化站织就一张“公共阅读服务网”;通过建成鸡鸣三省景区、“绝壁天渠”陈列馆传承红色基因;通过打造碧海砂锅寨、长春堡雄嘎苗寨、阿市中寨等乡村旅游点,加快推进文旅融合、城旅融合、农旅融合,塑造城市风貌,让城市更新真正融入社会发展、惠及百姓万家。
“创”“建”并重,拓展幸福空间。未来,七星关区将立足城市建设的长远发展,畅通“路循环”,夯实“硬基础”,刷新“绿画卷”,靓出“高颜值”,传递民生至上的温度,体现品质优先的态度,让城市更有“气质”,让群众生活更有“品质”,奋力谱写城市建设发展新篇章。
关键词: